基本情况:
高192.5厘米 宽75.5厘米 厚14.5厘米
详情:
该碑原立于郑州惠济区花园口镇石桥村西。碑阳隶书”郑工合龙处”,碑阴
篆书碑记铭文。清光绪十三年(1887年)八月,河决郑州下汛十堡(今花园口乡
石桥村)南泛,夺溜由贾鲁河入淮,15州县受灾。灾民约180万人,为害严重。
钦差督办礼部尚书李鸿藻、前署河东河道总督李鹤年、前河东河道总督觉罗成
孚、河南巡抚倪文蔚等先后到工督修,均未成功,被革职。在堵口未果的情况
下,清廷又命吴大澂接办堵口工程。由于吴大徵对堵口工程策划有方,措施得
当,终于在光绪十四年(1888年)十二月合龙。此工程花银1200万两,并首先
在黄河上使用水泥、电话、铁制轨道运土车等先进工具和新型材料。此次黄河堵
口工程宏大,史称“郑州大工”。
该碑为清代河道总督、著名收藏家、金石学家、古文字学家吴大徵亲笔撰
写。它是证明光绪十三年(1887年),黄河在郑州下汛十堡东决口、堵复始末的
唯一实物,是研究黄河特大堵口工程的重要参照,因而具有重要的历史、科学、
艺术价值,被誉为“黄河上的三绝碑”。
